
一、写作指要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 ……此处隐藏12935个字……发挥,按照论点的需要,适当加工,使它成为贴切的、说服力强的材料。当然,这种加工也应做到适度得体,不要随意胡乱凑合,要注意删除与观点不吻合的材料。其次,在选用材料时要力求选择最有代表性、能说明论点的材料。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再次,选取材料时,要力求新颖,切忌来来去去总是选用那么几个常用的材料,话也总是那些话,让读者觉得非常乏味。
(五)充分具体的说理和议论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要选用有代表性、新颖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作论据外,还要注意 进行充分具体的议论和说理。很多考生都习惯以观点带事例,一个观点提出后,接着罗列多个事例,文章从头到尾,看到的只是材料的堆砌,缺乏分析,没有议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思路不够开阔,不懂得联想,不懂得引申发挥,同时也不知在何处展开议论和发挥。要开阔文章的思路,就应对论题多提几个为什么。如1995年下半年的作文题是阅读梁启超《论毅力》文中最后一段,一般考生都说到有志者事竞成,毅力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接着便列举出不少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加以证明。这样写,尽管对问题有所论证,但这样罗列一堆材料而不加分析议论,仍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要使文章有血有肉,对于议论文来说,除了有论点、论据外,还必须有分析与议论,而议论往往就是紧随在事例之后来进行的。如就这篇议论文来说,可以以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为例,他5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但成年后却“愍然众人矣”。是什么原因呢?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 在运用了这个事例后,可能马上来一段议论,指出成功主要不是靠天赋,而是后天勤奋,这样将例证与议论结合起来,说服力就强多了。在分析与议论中,还可以结合现实去联想与引申,基于现实的联想与引申往往也具有深刻的说理性。 习过程中逐渐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