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3-04-29 00:11:56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全文共5637字)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标准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理论意义:

1、研究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2、课题研究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效落实。“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农村素材作文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3、研究是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 ……此处隐藏4940个字……

四、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积淀了如下思考:

1、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而有些实践活动会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加之安全工作的强调,教师也无法独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2、新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尚未健全。

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新的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3、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于再提高。

在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的工作烦而杂,课题组成员怎样有更充足时间提升自我,进行课题的交流反思,如何更好的积累资料、进行课题数据的监测;怎样取得一些实际的、科学的指导;学校电脑配备不足,工作不便,怎样去克服等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总之,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倾注了热情,付出了努力,饱尝了艰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课题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开发习作资源,为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叶圣陶《叶圣陶随笔——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全文共56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