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发布者:陶晓红发布日期:2010-12-30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见,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然而,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教师皱眉头”的现象,作文教学的效果便如同“钝刀子割肉”,耗时却不奏效。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无法迅速展开的的原因是他们平时不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述?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眼睛,带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于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写好作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古人云:“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然而即使是丰富多彩生活世界,也常常让学生们觉得无新内容可写,他们没能是生活的“会心者”,就生活而生活,缺乏感悟,缺乏想像。必须培养锻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他们去领略山川草木、碧海青天、风雪残月等美景;感受喜怒哀乐 ……此处隐藏2082个字……己的建议。这样,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网络这个环境中去探求教育教学的新途径。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的更多更快。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资料,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便函尽在眼前。网络中的“图像”可以作为写作的基础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予学生范例、提示、启发??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形象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也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地进行分类、选择、整理;还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欣赏习作,把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与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资源共享,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事实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语文素质不高,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需要我们在日常和教学生活中更加的关注。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细致、系统。写作素材也是日积月累的,要下艰苦的功夫,才能养成经常性积累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方法和途径都应抓好观察生活、课内外阅读、增加信息量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