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然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难,难作文”,一到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常常是咬着笔头,看着天花板,一脸痛苦状,作文课成了“作难课”。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见闻,融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先看后说,由说到写。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赶上口头语言,书面言语超过了口头言语。很多时候,学生能够讲清,但很难写清。所以,小学起步作文可从写话入手,让学生先说后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然而,由于有的学校的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最好贴近学生实际。作文课上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现场指导。例如:我在上“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个作文题时,在讲明写作要求之后,我就地取材,先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由于有明确有目标,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到讨论该如何作文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这次活动讲清楚,甚至有的同学还能将一些队员的动作啦,表情啦,现场的气氛啦等等准确的描述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思路,要表达的主题都很清楚了, ……此处隐藏985个字……确提出要求。
在作文评论中,教师不是不改学生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应该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将文章改好的愿望。一次,全班写记叙文《她变了》。批改后,有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分。我在评语中写道:“本文立意新颖、事迹感人,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成功的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鼓舞。从此,她爱上了写作,再不视作文为苦差,写作自然进步很快。
当然,这只是用文字跟学生交流,我们还应跟学生用心灵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地对话,而不是编故事,迎合教师。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
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对着99分的试卷哭泣。”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找到他跟他当面交流:“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听后,高兴地笑了。
总之,小学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来写。让学生懂得作文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多看、多写,懂得“多看思路广,多写笔生花”的道理。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评估手段,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